English

当警笛声响起

1999-04-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我有话说

4月21日是以色列51周年国庆。以色列建国多灾多难,它的建国纪念也格外沉重。这几天,凄厉的警报汽笛声不时在全国响起,这是犹太人在独立日之际,悼念大屠杀和阵亡将士。

历史悠久的犹太民族纪念日格外多,节假日几乎占全年的1/4。独立日应是5月14日,但按犹太历,这一天却年年不同,今年是4月21日。念念不忘历史的犹太人把独立日的前一天,20日定为阵亡将士悼念日,此前一周的13日定为大屠杀悼念日。

这两天的上午10时、11时,全国警报系统汽笛长鸣2分钟。汽笛一响,似乎一切突遭冻结,全国所有的车辆都停下,司机和乘客都下车,和行人一起肃立。此起彼伏的警笛声渐渐消失后,人们的表情依然沉重。

以色列每年的独立日纪念,都以悼念大屠杀为序幕。去年建国50周年活动花费300万美元,今年的规模虽不如去年,但气氛同样庄重。这已成为以色列民族教育传统,是实实在在地纪念历史,犹太人因此成为千年流而不散、民族凝聚力最强的民族之一。

按犹太人惯例,悼念日从前一天的太阳落山开始。总统、议长、总理等政军要员和各界人士,12日晚和13日上午,聚集在和老城哭墙所在的橄榄山遥遥相对的赫茨尔山大屠杀纪念馆广场,在死难家属代表点燃的象征600万犹太亡灵的火炬和纪念碑前,默默献上花圈。议会、学校、教堂等全国各地都举行类似悼念仪式。这一天,所有餐饮、娱乐场所都关闭,电视广播停止广告和娱乐节目,电视台播放二战纪念电影。电脑网络设网址公布死难者名单和照片、简历。以色列代表团参加在波兰奥斯维辛和布尔库纳集中营“死亡道路”举行的徒步悼念仪式。在大屠杀纪念馆、辛德勒墓地等地,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妇去年为纪念安南夫人的舅舅、拯救10万犹太人的瑞典人瓦伦贝格而种的树周围,摆满鲜花、石子和一排排洁白的蜡烛,寄托民族哀思。

二战前世界犹太人有1700多万,大屠杀后只剩下1150万,其中6%仅65万移民到以色列建国。今天的以色列人口为607万人,其中犹太人480万,占全球1310万犹太人的36%。更难得的是,在战争艰险环境下,以色列仅一代人就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弱国建成世界12强现代工业国。

为人类贡献了《圣经》的犹太人,历史上遭4次大驱赶屠杀。二战屠杀是最悲惨的一次,犹太人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人类悲剧。

但独立日和悼念日期间,以色列封锁了巴勒斯坦自治区。以色列51年前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建国了,至今许多以色列人却仍拒绝巴勒斯坦人也据此建国。

1938年11月9日夜,希特勒下令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对这耻辱一幕,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反思说,这一夜是对全人类人道、文明的打击,必须不断回忆这一天。不回忆奥斯维辛,就没有今天的政策,更不可能形成今天的道德。以色列的真正安全,也只能存在于以阿民族的反思、理解与和平共处中。

(本报特拉维夫4月2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